樊宸辰:“边缘人形象”文学作品影视化改编的不足之处
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改编有助于促进影视产业的健康发展。影视改编和再创作过程中的许多变化是我们无法预料的,但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希望产生一些正面积极的影响。所以,影视拍摄制作的从业者在翻拍文学作品之前,不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审美能力,还要充分理解原著并努力掌握好原著中所要传达出的思想灵魂,唯有做到如此,我们改编的“边缘人形象”作品才能做到在引发社会关注边缘人物的同时受到大众的欢迎。但,许多改编影视作品,包括一些优秀作品都还存在着不足之处。
一部文学作品中虽然有很多不同的悲剧人物和边缘人物,但是这些人物又有着些许的共同性,这正是因为创作者自身经历、思想境界所具有的一个特点,每一个作家的作品,核心都是这个作家的思想,所以在小说中边缘人物形象如果十分出色,与作者自身思想必然有着联系。那么编剧在改编成影视作品时候就应遵循作者的思想内核,不对原著内容进行过度的改编,把握好边界感。
对原著的改编要适度,要尊重原著在一个范围内进行,如果过了界只会适得其反,而这个范围还要靠改编者去衡量。描绘了边缘人群像的《金陵十三钗》,故事主要内容是在南京大屠杀背景下,一个教堂里互不相识的人们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主角是14位风尘女子以及冒充的神父类边缘人形象。这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后,对人物命运故事情节的改动都很大,虽然收获了很高的票房,但无疑过度“诠释”了小说原著。比如为了增加故事的曲折性,改编后的边缘人物豆蔻结局是悲惨的死去,原著的结局并没有死而是疯了。其实悲惨屈辱地活着有时候比痛快而悲壮地死去更难,她的命运在书中更为悲惨。过度改动有悖于原作者的内核思想,但为了顺应大众胃口又让人难于取舍,这就要求文学改编过程应该谨慎斟酌。
故事内容过于简单是很多影视作品的通病,为了高效率完成改编,常有将一个简单的故事强行扩展成剧情片,故事内容简单,边缘人物形象单薄,因此不得不用其他支线的比如感情戏来充实故事情节,有时甚至与现实脱节。
作为一个边缘人物,就一定有前因后果。在改编成电影的《霸王别姬》中对程蝶衣儿童时期进行了细致的刻画,母亲无法养育他,只好狠心地割掉程蝶衣的第六根小指头送年幼的他去唱戏。可自从进到了这个戏班子,程蝶衣所受到的却是童年时期对父母情感依赖上严重缺失和戏班主对他的动辄辱骂殴打。这些种种原因都造成了他严重的自我心灵扭曲,直到小癞子上吊自杀,程蝶衣内心的极度恐慌到达巅峰。
在这一时期,陪伴在他身边的同伴是段小楼,他带给了程蝶衣光亮,这也让程蝶衣产生了亲密关系中的依赖感和占有欲,这一切便是程蝶衣成为边缘人的“因”。程蝶衣一直以来不停的在真假虚实中反复怀疑自己,在时代的洪流里,他选择接受现实,但程蝶衣又不甘如此,满足自己对感情与戏曲的两者追求,想活在戏里做戏中的虞姬。这样一层又一层的人物形象堆积在一起,最终让程蝶衣和戏中虞姬一样选择了死亡的悲剧命运。对于程蝶衣形象的塑造反映出边缘人物面对不公平时的压抑与挣扎,这不是一个平面人物形象,而是具象化的、立体可感,才会成为经典久久不衰。
边缘人相关文学创作中,故事中的人物即使是小人物或者是在社会逼迫下成为了弱势群体的人物,但是这些边缘人物也拥有着人性的光辉以及对美好的眷恋。但是近年来不少边缘人形象相关的文学作品在改编过程中,很多让人物饱满起来的情节都被忽略掉,导致了人物形象过于单薄,难以支撑其代表的精神世界。比如改编成影视作品的《盗墓笔记》、《鬼吹灯》等,只一味拍摄吸引人眼球的奇幻恐怖画面,忽视了对人物形象的铺垫渲染。人物形象是底色和保证,这种不注重把人物形象立起来的改编是糟蹋原著的体现。
戏剧冲突作为戏剧性的核心要素,是任何优秀影视作品都要重点构造的一环。一个好的故事,具备强烈的戏剧冲突,让人不由得沉入其中,为主角们的命运揪心的。《霸王别姬》中,程蝶衣的一生经历了千辛万苦、跌宕起伏,整部电影戏剧冲突是非常强烈的。反观电影《追风筝的人》和电视剧《择天记》的故事情节着非常乏味无趣,怯懦的小偷阿米尔和孤儿陈长生的人物形象不够饱满,这就使它们成了平庸之作。
“边缘人”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由于这些边缘人物成因不同,所以表现出的边缘行为方式也各有差异,他们有的处于癫狂的心理状态,有的会有极端恶意的行为,这都可以在改编过程中设置各类戏剧冲突,把故事情节完善起来。
文学作品故事内涵经过改编后在影视剧情中应当处于核心地位,每个边缘人物故事本身都具有一定的内涵,如何去深化与挖掘它,是编剧和导演们应该重视的一项工作。不管是侧重点在于社会万象的放大,还是侧重点在于人文精神探究,故事内涵都是升华整部影片的必备因素。
比如屠格涅夫的文学作品中,他非常在意人物的人格表现,他笔下苦难的边缘人物,虽然身体饱受痛苦,但是精神却光辉灿烂。这正是文学的意义,甚至也正是文学产生的原因,用文字给人以精神上的一种满足,塑造高尚的品格。在影视改编中,编剧应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二次创作让故事更加具有可思考性、立意更高远。“边缘人形象”文学作品影视化改编实际上就是用影视思维对原作的边缘人物来一次再创造,既然是再创造,就不能只是死板照抄。
对于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影视改编近乎百部,作为五指山下的“罪仙”孙悟空、触犯天条贬下凡尘的猪八戒与沙悟净、轻慢佛法被如来佛祖贬到下界的唐僧,可以说是那个时空的边缘人,在从文学名著改编影视作品中既有成功佳作也有普通甚至扑街的作品。郑保瑞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改编后没有把故事讲好不说,故事情节也不紧凑,所有角色都流于表面,没有一点立体化的塑造,让观者只剩尴尬。除了一个人物形象的外壳,几乎全部失去了原著的意义与内涵。
同样是以《西游记》为圆心的影视改编,《大话西游》系列能够获得观众的好评与编剧的创新以及想象力是分不开的,编剧不仅深挖了原著的内涵,还在其中加入了自己的思考,让这些边缘人物形象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边缘人形象”来源于生活不被人注意的地方,有利于反映社会中的现实,促进改编影视领域的“百花齐放”。解决改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习优秀相关作品更利于 “边缘人形象”在文学作品和影视领域的双向发展。在影视剧本创作方面,文学和影视相辅相成,弥补对方不足。通过影视化改编反映社会现实中存在的矛盾,只有这样“边缘人形象”影视剧本创作才能够得到更大程度进步,才会涌现出更多的以温情、坚强、勇敢、救赎的基调来讲述边缘人故事的优秀影视剧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某大厂员工自曝:无意中拿到了部门薪资列表,自己身为小组长,只有28k,手下好几个35k左右,心态崩了
黄子韬辟谣退出朵微!坦言这份事业已超出做艺人的热爱,此前曾称“朵微一出事,我也完蛋”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高端 AMD 背插主板,华硕上线 ROG CROSSHAIR X870E HERO B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