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娱乐-「有态度的娱乐门户网站」

九游娱乐网站,青春梦想的造梦师
九游娱乐影视,以粉丝经济为驱动,开启影视IP创新与文化内容多元化新时代!

用典型形象塑造一代人的共同记忆——评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浴血荣光

  

用典型形象塑造一代人的共同记忆——评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浴血荣光(图1)

  严肃的历史是最难搬上荧屏的,因为它不仅仅需要细节是真实的,本质是真实的,而且在人们的共同记忆中也必须是真实的——尤其是那些耳熟能详的历史。近期央视一套热播的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浴血荣光》,就是这样一部充满挑战又让人耳目一新的高水准的历史剧。该剧用艺术的方式,将严肃的革命历史转化为典型形象、典型人物和典型场景,为塑造新时代青年的共同记忆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典范。

  如何用艺术的方式再现严肃的历史,一直是文艺创作的重大课题。特别是当历史离我们越来越久远,当时事当时人都逐渐离我们远去的时候,如何再现那些光辉岁月,如何让历史照进现实世界,如何把这些用血与火铸就的辉煌沉淀为时代的共同记忆,这就需要艺术家们静心求索。

  历史剧是选择的艺术。历史就在那里,后人无法改变,但选择什么样的场景、人物、形象,用哪些历史的砖瓦来盖起认知的大厦,考验的是编剧的历史观、价值观、世界观。该剧选取了1927年至1935年间中国革命最艰难曲折的历程,重点选择了1927年国共两党合作破裂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并创建人民军队,一直到遵义会议这些在党和军队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关键节点,着重描绘了红军转战闽西,历经血与火的考验和不断探索,终于在古田会议上确定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伟大原则。有些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之所以让人们感到不够真实,主要是编剧的选择问题。从艺术展现的角度来讲,大家更愿意展示领袖的个人魄力,或者是英雄鲜明的个性,或者是小人物在大时代的情感,甚至是如抗日神剧一样离奇的情节。诸如思想建党、政治建军这些重大原则,往往是一笔带过。一方面,是源于有些创作者的认知不足;另一方面,有些创作者则认为这些原则很难用艺术的手法展现。近些年来一些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往往脱离革命信仰、脱离政治原则、脱离组织党性去表现孤立的人性和感情,结果让不少年轻人误以为热血、勇敢、个人英雄主义甚至有些性格上的偏激才是革命取得成功的关键。《浴血荣光》在扭转这些不足方面虽非尽善尽美,但至少做了极大的改进。

  重大革命题材历史剧不同于一般的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它要选择那些最能体现历史本真的方面来回溯浴血奋斗的历史,把历史的关键处艺术地再现出来,这就非常考验编剧的历史观和政治素养。

  历史剧是语言的艺术。艺术都有一个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加工过程,但是重大革命题材的历史剧展现了一个更高的规律:现实永远比文学精彩。能够被艺术再现的历史,往往是惊心动魄的历史,是任何大胆的小说家也不敢想像的真实。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更是如此。影视剧尽管是视觉艺术,靠镜头语言来打动人,但绝不能忽略语言的运用,甚至要更加重视。思想的表达离不开语言,好的艺术语言不是漂亮话,而是有言之有物、言之成理的真实心声。中国共产党是思想建党的典范,一句口号、一篇文章、一次演讲、一番道理,就让人热血沸腾。这语言建筑在信仰的基座上,能够让“旧军阀”朱德倾心追随,让“贺胡子”心向往之;这语言饱经鲜血的洗礼,“共产党人是杀不绝的”,有多少喊着这句口号英勇就义的英雄,这句话就有多大的感召力;这语言远胜过枪炮炸弹,国民党为什么那么害怕共产党的宣传,他们怕的就是这种穿透一切的思想和语言。近年来,青年人之所以对《觉醒年代》《问苍茫》如痴如醉,是因为其中大量的台词就是当年革命先驱的演讲、文章原文,这是曾经唤起了一个民族觉醒的“密码”——任何主观艺术加工的语言,在这些历史的语言面前,都是苍白的——再加上演员精湛的台词功力,必然直入人心。

  《浴血荣光》也鲜明体现了这一点。电视剧尽管有很多高燃的战争场面,也有运用得当的镜头语言,但真正直指人心的是那些精彩的对话:毛泽东与徐特立谈起了陈独秀的蜕变和李大钊就义前的“力求速办”,朱德、贺龙叙述自己参加革命的过程,特别是周恩来为说服张国焘同意如期举行南昌起义的那一段肺腑之言,令人泪目。他深情回顾了张国焘在北大带领学生参加五四运动时对自己在南开领导学生运动的影响,期待他再次一道站出来。那种深明大义、言辞恳切的话语,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风范、胸怀和智慧——那时的周恩来只有29岁。毛泽东讲革命,以水车舂米为例,是种地的老百姓都能够听懂的。余洒度非四菜一汤不能吃饭的言辞,张静江与蒋介石的密室对白,也都生动地现出他们的本来面目。现在一些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只注重宏大场面、音画特效、感官冲击,而忽视了语言的魅力,是抛弃了历史的珠玉的舍本逐末之举。

  历史剧是记忆的艺术。历史需要有人记住,伟大才能被人懂得。如果记忆可以凿刻,那一定要刻画革命史上最沉重的年代:新生的共产党人满怀着为天下人求解放的信念,唤起了工农,唤醒了民众,热切地推动了国共合作和北伐的胜利,但得到的是蒋介石、汪精卫血洗共产党人,屠杀工农群众,是宁可错杀三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恐怖,是陈独秀的软弱让步,是三次起义的接连失败,是最后丧失根据地的被迫长征,直到遵义会议的转折。如果记忆可以封印,那么一定要牢记基因中的密码。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反围剿、长征固然是需要记住的历史,但仅有这些,还未进到历史深处,我们更需要记住的是八七会议、三湾改编、古田会议、遵义会议,在这里我们明白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明白了党指挥枪、把支部建立在连队上这些决定党和人民军队最终胜利的基因图谱。这些是文艺作品最不易表现的部分,但又是后来人最需要记忆的部分——《浴血荣光》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九游娱乐最新活动

  历史是在现实世界中展开的真实活剧,而文艺创作是在精神世界中打开的历史镜像,因此,重述历史和创造历史同样重要。期待有更多的如《浴血荣光》一样的优秀文艺作品,用精彩的典型形象,真实再现严肃的历史,为塑造新时代青年的共同记忆,为赓续红色血脉发挥文艺作品的独特作用。

  九游娱乐最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