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铸魂 陈莹深度解读主旋律影视中的党史记忆
东南网7月7日讯(本网记者 郑琦 文/图)百年光辉历程,光影镜头铭记。2025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7月5日上午,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副教授陈莹做客“东南周末讲坛”,以“光影中的百年党史”为题,结合十余部记录描写中共党史重要节点的主旋律影视剧作,带领听众理解其艺术化的表达方式,领略其中蕴含的伟大建党精神,共同探讨影视艺术何以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并展望新时代文艺发展新路径。
讲座伊始,陈莹简要介绍了“影像史学”的理论内涵,为读者梳理了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电影事业从阵地建立、左翼电影兴起到创设新规制、摸索电影市场化改革,再到新主流大片陆续问世、逐步迈向电影强国的发展史。随后,她精选了一批历史真实与艺术价值兼备的经典影片,根据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中共党史的四个分期一一对应,通过精彩片段展映与专业解读相结合的方式,带领观众在光影中重温辉煌党史:展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影视作品呈现多元表达,既有《开天辟地》(1991)、《开国大典》(1989)以宏大叙事再现建党建国伟业,也有《柳堡的故事》(1957)等抗战抒情诗通过“革命+爱情”的模式展开叙事。描写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地豪情的《狙击手》(2022)《志愿军》(2023)等影片,与一批歌颂式喜剧共同构建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兴国大业的光影叙事。《特区打工妹》(1990)《大江大河》(2018)等反映特区建设、书写改革开放的作品,既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电影创作的艺术形态,也成为记录改革开放历程的鲜活影像志。铭刻脱贫攻坚之功的《山海情》(2021)、描写大学生村官通过网络直播助力乡村振兴的《我们的新时代》(2021)之《因为有家》等作品则以更年轻的表达方式和更新颖的视角,生动呈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讲座尾声,陈莹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与读者一同展望中国迈向电影强国之路:“我们要坚守人民立场,刻画温暖现实,做创新的表达,广纳人才、立体传播,打造一支具有包容视野的文艺批评团队,才可以真正实现中国的电影强国梦。”
文以化人,艺以通心。本场讲座吸引了百余位市民读者、汤门社区居民和人才前来聆听。通过主讲人的精彩讲解,在场听众透过一段段经典影视片段,熟悉百年党史,体悟伟大建党精神,提升党性修养;同时,也真切感受到电影艺术的魅力,理解主旋律影视作品在记录历史、传承精神、凝聚力量方面的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