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围屋活化难影视城门庭冷落坪山文化产业如何突围?
著名演员张国立近年来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白“从此做个坪山人”,将偏居深圳东部“深闺”的长守戏剧谷带到了大众视野。
300年的客家古村,如今正回荡着先锋戏剧的铿锵台词。自2023年张国立领衔的龙马社签约进驻,坪山区江岭社区长守村江氏围屋在“修旧如旧”中苏醒,成为龙马社戏剧社的主体,先锋舞台融入客家围屋之中,形成了独特的戏剧风情,不仅吸引深圳本地居民驱车过来看戏,也有不少戏剧发烧友从北京等地“打飞的”捧场,还有粤港澳大湾区演艺明星专程探班。
长守戏剧谷是深圳市坪山区近年来文化发展的典型案例。除了长守戏剧谷,坪山图书馆、坪山美术馆、坪山大剧院等文化设施这些年的发展也十分引人注目。不少人将这些场馆带来的文化集聚称为“坪山文化现象”。然而,成就之外,坪山的文化发展仍有壁垒未破。向前发展的进程中,也踩过坑。
近日,南都N视频深调研团队深入深圳市坪山区,通过典型案例,探究坪山文化发展之困。坐拥数量庞大的围屋资源,如何充分活化?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影视产业,如今为何不及预期?
毫无疑问,长守戏剧谷是坪山创新探索“文物保护+文化服务+文创空间”模式的成功案例。古村落在活化利用中焕发文旅融合、宜居宜游的全新魅力。
事实上,作为客家故地的坪山,拥有的古村古建资源远比很多人想象中还要丰富。公开信息显示,坪山区100多处不可移动建筑中,绝大多数是客家围屋,其中不少都拥有两三百年历史。坪山也一直在探索老建筑的活化利用,其中文武帝宫、南中学堂、明新学馆活化利用为城市书房。但几年下来,文旅效应有限,城市书房一直不温不火。被众多文旅行业人士视作“金疙瘩”的古建筑,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能量。
在坪山区众多客家围屋中,大万世居无疑是最负盛名的一座。这座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的古屋,是全国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方形客家围屋之一,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6万平方米,共有房屋400余间。1984年便被列为深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大万世居被列入深圳市提升改造的“十大特色文化街区”之一。
然而,头顶巨大光环的大万世居,虽有名头却难见人气。翻阅公开资料得知,从2011年到2017年间,大万世居至少经历了3次修缮,耗资数千万元。巨额投入换来的,却是游客普遍诟病的“活化效果与资源价值严重倒挂”。
7月中旬,南都记者来到大万世居。400间房子开放的仅仅是前面的一部分,后面的区域被围挡阻隔,写着“施工危险请勿入内”。前面已修缮开放的房子,陈列着“客家婚庆展”“客家扎染民俗”等展览。这些展览已经布展了好长一段时间,最近并未更新内容。而左边一块空地上,春节期间“大过蛇年”的布置还没有撤去,一些展板吊绳已经断裂。
根据世居内部的指示牌,大万世居里面还设有咖啡厅、城市书房以及亦山品物文创店。但记者走访当天,除了咖啡厅正常营业之外,文创店大门紧闭,而位于左侧一间小房子的城市书房,虽开了门,但里面并没有工作人员,甚至连灯都没打开。因为老房子本就低矮窄迫,书房里显得更加昏暗。
走访当天,南都记者也看到偶有家长带着小孩在大万世居里面参观。参观体验让市民李先生感觉一般,他坦言:“专程带着小孩过来的,但里面的内容太单薄了,没什么可逛的。”李先生还表示,里面的展览都是静态图文展示为主,缺乏深度互动体验。
大万世居被列入深圳市“十大特色文化街区”后,周边也引进了相关的餐饮店,以提高“留客量”。但有游客在参观了深圳其他古城之后,感觉大万世居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市民张先生说,南头古城改造保留了原有格局和六纵一横的古街区特色,将部分城中村住宅楼改造为岭南文化特色街面,老字号茶楼、老街坊糖水店,以及来自港澳的文创产品和艺术展览,形成味觉和视觉的双重“美味”。大鹏所城各种店铺,也让游客感受到了古城的活力。“但大万世居就像是一堆没有生气的建筑,在里面感受不到生活的气息。”
根据2024年公开报道显示,坑梓街道办曾在2020年底积极协调区建工署对坑梓街道内的区一级文物保护单位新乔世居客家围屋进行整体修缮,“让世居最大限度恢复原貌、焕发新生。”
“让文物活起来。”是当时坑梓街道办相关负责人的表态。然而,现实情况如何呢?
南都记者近日来到新乔世居,经过一番摸索,才从旁边的城中村找到进入世居的大门,门前崭新的青砖显示新乔世居经过了修缮,然而一把冰冷的铁锁却将游人挡在了门外。修缮一新的围屋静静矗立,仿佛一座精美的“空心雕塑”。
“里面进不去的,已经锁了很久了。”南都记者向附近一名老人家询问,得到了这样的回答,至于什么原因上锁,他说他也不知道。世居大门旁边,有人拉了挂衣绳晾晒衣服,几件衣服随风摇摆,在古墙前面显得格外扎眼。作为文保标志的石碑,竟沦为居民晒被的“宝地”,一张被子将石碑盖得严严实实,风吹过,被子翘起一角,不时露出“新乔世居”的雕刻文字。而门前的半月池,也飘荡着不少生活垃圾。
“铁将军把门”的新乔世居,投入的修缮资金无法产生社会和经济价值,引起了市民强烈质疑。“新乔世居是深圳地区保存较早的典型客家围龙屋,有260多年历史,现整体保存较好,地理位置也不算偏僻。修完就锁,岂不是赤裸裸的浪费?”市民黄先生表示无法理解。
公开报道显示,2021年至2023年期间,坑梓街道在修缮完成的新乔世居举办了8场传统文化活动。平时大门紧闭,仅靠3年间零星8场活动,谈何让新乔世居“活起来”?更遑论“火起来”!
引入知名团队打造长守戏剧谷,是古建活化利用的典型案例,也是坪山戏剧发展的重要事件。一时间,到坪山看剧,成为不少深圳人的文化休闲选项。长守戏剧谷大火背后,却鲜有人知道,坪山有一个影视文化项目,曾经的知名度比长守戏剧谷大得多。这个项目就是位于碧岭街道的深圳·坪山国际影视文化城。
事实上,深圳·坪山国际影视文化城原来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华谊兄弟文化城”。从最初的名字可以看出,这个项目跟影视巨头有着很强的关联。早在坪山还是新区的时候,“华谊兄弟文化城”的大名就出现在了坪山新区管委会工作报告中。在2012年的坪山新区管委会工作报告里关于2011年工作回顾的表述中,就有“华谊兄弟决定在新区建立‘华谊兄弟文化城’”的表达;在2012年工作设想里,也有“推动金龟智慧谷、坪山雕塑园、华谊兄弟文化城等项目建设,打造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表述。在此后很多年的管委会工作报道以及坪山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该项目被多次提及。
2013年,华谊兄弟文化城在深圳举行推介会,让该项目名声大噪。根据当时报道,华谊兄弟文化城规划用地面积11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总投资130亿元。该项目主要着力于发展电影及电视节目拍摄、后期制作、配套服务、广告制作、设计、主题旅游及其他文化创意设计等产业。在最初的规划中,该项目还包含了60万平方米地下矿山公园,规划上立足于电影文化产业定位,与地上规划互为补充。在此后不少的报道和宣发中,华谊兄弟文化城项目都号称要打造“中国好莱坞”。
记者注意到,在“华谊兄弟文化城”微信公众号2017年的一篇文章中曾提到,该项目落成后预计年人流量达300万,年收益达70亿元。
2014年5月16日,华谊兄弟文化城项目公司——深圳华谊兄弟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华谊兄弟”)以底价竞得两宗工业地块、一宗商业地块,文化城项目选址尘埃落定。2015年,深圳华谊兄弟股权结构发生变化。原本在深圳华谊兄弟公司成立时,华谊兄弟(天津)实景娱乐有限公司占比40%、深圳市坪山新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占比20%、深圳市珠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占比40%。然而,拿地后的第二年,2015年,华谊兄弟在深圳华谊兄弟的股权变更为10%,珠江投资的持股则上升至70%,坪山国资的持股保持不变。从后期运营以及项目更名来看,华谊兄弟在项目公司的持股变少,戏份也越来越少。
此后的很多年里,华谊兄弟文化城项目进展缓慢,曾经“打造中国好莱坞”的豪言壮语,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被大众遗忘。直到2020年大热综艺《创造营2020》在深圳·坪山国际影视文化城拍摄,大众目光才又落在这个已经改了名的“明星”项目上。
如今,离2020年的那次亮相又过去了5年,深圳·坪山国际影视文化城是否已经回到了曾经预定的轨道发展?
7月中旬,南都记者来到位于坪山区碧岭街道的深圳·坪山国际影视文化城。偌大的一个影视城,商业街区只有一家便利店在营业,其余店铺均在装修,只有工人进进出出。如果不是巨大的影棚建筑和街道上做成胶片形象的指路牌,很难将这里与号称要投资130亿元打造的“影视城”联系起来。影棚外,“深圳·坪山国际影视文化城”的标识甚至有文字脱落,路上的路牌标识也有些发黄。已经运营的办公楼东侧绿地上,种满了蔬菜。走在影视文化城的路上,包括建筑垃圾在内的各种垃圾随处可见。
按照当初的规划,深圳华谊兄弟公司拍得的三宗地上,将建设影棚、影人公寓、创意办公空间、大师工作室。如今已是2025年,除了影人公寓和影棚已经投入使用外,创意办公空间只有两栋投入使用,位于东侧的几栋办公空间仍是建设工地状态。工程概况牌显示,这几栋楼的竣工日期应为2022年10月3日。项目南边规划的是大师工作室,地块上也是工地状态,藤蔓甚至爬满了施工脚手架。记者走访时,两片还在建设中的地块上均没有看到工人施工。
记者注意到,在A3、A4摄影棚外的围挡上,有深圳华谊兄弟公司贴出的公告。公告内容显示,深圳华谊兄弟公司与一家名为“沃典”的投资公司存在租赁纠纷。一名在园区经营公司的负责人表示,沃典便是影视文化城先前部分物业的运营方,包括商业街以及A1、A2、A4影棚等物业,曾经都是该公司运营。园区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园区又引进了新的公司,你看楼下商业街正在装修,就是园区新的合作公司要进来。”据悉,目前有几部微短剧正在园区进行拍摄。
8月中旬,记者再次深入深圳·坪山国际影视文化城,商业街商铺的装修仍在继续,办公楼东侧的菜地已经被清理,并铺上了草坪。因为堆积的建筑材料增多,园区市容环境甚至比7月的那次走访还要糟糕。
事实上,深圳·坪山国际影视文化城的项目公司——深圳华谊兄弟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的股份构成正在酝酿新一轮的变化。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发布的信息显示,深圳华谊兄弟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20%股权正在挂牌转让,挂牌起始时间是2025年1月13日,挂牌金额为61200000元,转让方是深圳市坪山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截至目前,转让仍在进行中。
无论是利用率极低的客家围屋,还是跟预期发展相去甚远的深圳·坪山国际影视文化城,都提出了现实需求,坪山文化建设路在何方?
可以明确的一点是,坪山的围屋群,是凝固的客家史诗,不应沉睡于时间的尘埃。如何唤醒这些古老围屋,使之成为真正的文旅增长点?对坪山而言,绝非寻常课题。关于客家围屋的活化利用,近年来深圳市政协委员、坪山区政协委员也提过不少建议。
2022年,就有坪山区政协委员直指已完成修缮的文物建筑因运营管理缺位,未能及时进行日常维护和活化利用,存在投资大、运营效率低、文物价值无法凸显、公众满意度不高的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其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这位政协委员建议,要加快推动坪山区文物建筑合理化利用,发挥文物最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引领片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深圳·坪山国际影视文化城未来同样不容乐观。记者走访时,一名曾在园区影视公司工作过的市民告诉记者,园区聚集了一些影视公司,但数量不算多。影棚的硬件设施不错,也都正常使用,但园区的人气实在太低。“大白天都不见几个人。看起来很萧条。”显然,“年客流300万,年收益70亿元”的豪言,靠几个摄影棚、几家尚未形成规模的影视公司根本无法达成。
记者注意到,深圳市坪山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深圳华谊兄弟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20%的股权在2024年就挂牌转让过,彼时的挂牌金额为68000000元。今年1月13日再次挂牌,61200000元的转让金额较去年缩水不少。并且,本次挂牌转让的截止时间一改再改,数次延长。
仅记者观察到的,挂牌转让截止时间就有7月23日、7月30日、8月13日。目前页面显示的最新截止时间是8月20日,转让仍在进行中。股权转让公告显示的一条关键信息引人关注。挂牌页面显示,深圳华谊兄弟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5503.96万元,利润总额-679.89万元,净利润-310.77万元。该公司2024年9月30日的财务报表数据则显示,公司营业收入382.19万元,利润总额-148.42,净利润-154.19万元。
一方面净利润为负数,另一方面地方国资想要退场,这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影视文化城项目,未来究竟会走向何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非银存款大增1.39万亿,居民存款入市信号增强 !业内人士:或受股市“慢牛”行情影响
多地辟谣“房东税” 专家:不应将租房合同备案与征税划等号 中介称现实中很少交纳
搭载高通跃龙QCS6490 处理器,飞傲预热 M27 便携 Hi-Fi 播放器
小米玄戒O2再次被确认:ARM公版架构+15%的IPC提升,规模也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