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余家企业扎根 成都影视城开足马力“筑巢引凤”
数字影拍基地、高科技摄影棚群落、数字影视创制中心加快建设,将共同组成西南最大摄影棚集群
剧组公寓内部装修紧锣密鼓,商业载体也在加速“长高”,将建起集数字影棚、总部大楼、主题商街于一体的“影视大社区”
影创路、大千路等骨架路网拟于10月启动建设,太和路将于10月前投用;110/220KV高压线隧道土建工程已完工,年内将实现电缆下地
打造“影视+产业”核心发展区,布局剧本创作、外景拍摄、文旅消费、主题街区等新场景、新业态,推动城乡融合影游联动发展
成都影视会客厅(企业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成为企业办事的“一站式”枢纽,项目备案、成片审查等关键环节实现“园区办、高效批”
前几天,在首届金芙蓉文学艺术奖的聚光灯下,成都影视城入驻企业的作品一口气捧回3座奖杯电影《浴火之路》摘得文学艺术“特别奖”,电视剧《故乡,别来无恙》荣膺“文学艺术奖”,《公诉》拿下“优秀作品奖”!
盛夏的成都影视城,正铆足了劲,以项目建设“全速奔跑”的姿态,掀起一场产业与配套的“全面升级”风暴。据悉,成都影视城已建成一个近30万平方米的产业载体,每年都能新增100家以上影视、文创企业入驻,截至目前,已有500余家影视文创企业在此扎根。
4月,“拍在成都”实景片场(一期)正式开业投入运营,1万平方米空间内巧妙布局7大特色场景,餐厅、咖啡厅、无人超市等配套设施有机融入。截至6月,已接待剧组122组、旅拍游客60余组。
作为影视产业发展的“大本营”,成都影视城正开足马力“筑巢引凤”。记者在数字影拍基地施工现场看到,工人正抓紧进行屋面檩条及钢结构楼梯施工,这座摄影棚预计8月中旬即可迎来剧组进场;高科技摄影棚建设同样如火如荼,群落中的7个摄影棚将于9月投用,数字影视创制中心的5个摄影棚将于12月底竣工,共同组成西南最大摄影棚集群,满足从大型剧集到精致短剧的全尺度制作需求。此外,全国首个占地约100亩的科幻外景拍摄基地年内启动设计。
光有“影棚”还不够,产业链载体建设也同步发力。在文璟太和广场项目施工现场,剧组公寓内部装修紧锣密鼓,商业载体也在加速“长高”。“这里的未来将是集数字影棚、总部大楼、主题商街于一体的影视大社区。”据文璟太和广场项目经理宋亚忠介绍,该项目与太和湖公园、锦江绿道等相互呼应,将形成生产、生活、生态高度融合的多元产业格局。
路通才能百业兴。成都影视城的交通路网和市政设施也在快速打通。据了解,影创路、大千路等骨架路网拟于10月启动建设,太和路将于10月前投用;110/220KV高压线隧道土建工程已完工,年内将实现电缆下地,片区天际线将焕新,为产业发展腾出更多空间。
上个月,头部影视企业,壹同制作(成都)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签约入驻成都影视城。成都影视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双方合作不断深入,将吸引更多优质影视项目、高端人才和前沿资源加速汇聚,进一步完善影视产业链,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成都影视城重点围绕传媒影视、网络视听、文旅消费等领域进行项目招商,编制投资机会清单、梳理目标企业103家,前后赴深圳、北京、西安等地开展精准招商。今年以来,新招引中演国影、广电能量等企业54家,并积极推动头部企业落地。截至目前,500余家影视文创企业在此扎根,近百部影视作品从这里走向银幕荧屏。
产业外延也在同步拓展。接下来,成都影视城将积极推进与春天花乐园、蝴蝶村、青杠树村的整体联动,打造“影视+产业”核心发展区,布局剧本创作、外景拍摄、文旅消费、主题街区等新场景、新业态,推动城乡融合影游联动发展,构建影视文旅产业互动发展格局。
“要让企业和剧组来了就不想走,光有硬件可不够,贴心的软服务才是关键。”据成都影视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成都影视城正以“立园满园”行动为支点,构建完善的影视产业服务机制。
日前,成都影视会客厅(企业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成为企业办事的“一站式”枢纽。依托省广电局驻园区工作站和“审查服务中心”,项目备案、成片审查等关键环节实现“园区办、高效批”,打通了行政审批的“最后一公里”。
剧组落地的痛点也被精准化解。“拍在成都”平台高效运营,挂牌外景基地年内将突破50个,链接住宿餐饮企业超100家,招募群众演员500人以上,实现剧组所需的“场景地、服化道”等要素实现一键触达、集成供应。“从勘景到群演招募,平台都能迅速响应匹配,真正让我们拎包入驻,专注创作本身。”一位正在拍摄的剧组负责人感慨道。
此外,成都影视城对灵河文化、鼎盛佳和、春光好等存量头部企业开展“一对一”专班服务,促进其将更多核心项目、资源落地郫都,全年计划培育规上企业5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