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人大:“红高粱”代表联络站为文化产业赋能添彩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路径。高密市文化底蕴深厚,红高粱文化蜚声中外,“三贤四宝一莫言”已经成为高密靓丽的名片。近年来,高密市依托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家乡、红高粱文化发源地等传统文化优势,充分发挥人大职能,设立红高粱文化产业代表联络站,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为当地文化产业赋能添彩。
“建议打造高密特色文化街,将高密特产、本地美食等融入,设置我爱高密及红高粱文化打卡墙等场景扩大对外宣传。”
“政府部门应当对文化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加大支持力度,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这是7月15日,18名入站代表在联络站探讨文化产业发展方向时的部分发言内容。这种经常聚在一起,头脑风暴式的自由发言,代表们亲切地称之为“圆桌研讨会”。
区域融合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红高粱文化产业代表联络站专题对文旅融合发展开展视察调研,在“圆桌研讨会”集中研讨,提出推动发展规划做精做优、完善提升配套服务设施等6个方面的建议,积极助力青潍文旅一体化特色区建设发展。在代表们的建议推动下,高密、胶州两市签署深化文旅合作发展框架协议,高密、平度两市签署文旅一体化发展交流合作协议,高密、胶州、诸城三市连续3年联合举办胶河文化旅游周、嘉年华、“上合之美”手造精品展等活动,在资源共享、项目共推、市场共拓等方面开展合作,高密市入围2024年全国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潜力100强榜单。
元素融合是文旅融合的重要支撑。任成森、张宏伟等入站代表通过调研,先后提出“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加强文化产品创新”等建议,提交有关部门后,推动市域内建设“三河一带”文旅布局,6大景点以及周围的多个农业采摘园串联成线,形成了“文学IP+影视旅游+农耕体验”的特色发展模式,打造出了“看得见乡愁、品得到文化”的精品旅游路线。人大代表王国梁积极推动红高粱小镇打造成为国家4A级景区,入选山东省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为文旅融合发展夯实了基础。
“目前,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们正在推动历史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融合,依托刘墉清爱园、晏子文化馆、刘连仁纪念馆等,深入挖掘历史名人文化元素,以动态展演等形式让游客可触可感,打造文化研学式的旅游业态。”高密市文旅局局长于义说。
在高密昌盛泥塑工坊的生产车间里,一排排大小一致、做工精良的泥胚被工坊的艺人小心翼翼的从机器上取下。艺人向前来研学的青少年讲解着传统工艺向现代化的转变过程。人大代表、工坊负责人聂传书介绍:“我们成型的泥胚,不用烤制、不用烧制,纯自然风干,现在工坊里的泥胚都是标准化生产,不仅解决了艺人个体单打独斗造成的压价内卷、市场混乱等问题,还提升了泥塑产业整体的产品质量。”
聂家庄泥塑是高密市的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近年来,由于泥塑产业小散乱严重,缺乏创新产品,效益越来越差。高密市人大围绕推动泥塑产业健康发展,专题组织开展“代表·局长面对面”活动,与市文旅局、农业农村局等单位负责同志一起研究解决办法,提出创新“合作社+共富工坊”发展模式、建立产品“五统一”标准等意见建议,推动成立昌盛泥塑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打造集泥塑产品研发、生产制作、直播销售、文化体验、研学旅游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昌盛泥塑工坊年加工泥叫虎40万个,其做法入选国家级非遗工坊案例,文创泥叫虎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
高密市有丰厚的非遗传承。据统计,共有聂家庄泥塑、高密剪纸、扑灰年画、高密茂腔等国家级项目4项,省级项目12项,市级项目44项,县级项目多达166项,这些都是文化瑰宝。围绕拓展非遗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经济发展,代表们还提出了创新非遗作品、开展非遗体验活动等建议,在代表建议的推动下,在红高粱影视城等景区,创排推出《九儿剪纸》《斗酒》等10多个非遗演艺,特别是高密炉包与茂腔“混搭”节目,成为个性鲜明、吸引人气的网红打卡点。建设非遗“展示+体验”基地,让游客面对面感受匠心,亲自动手体验技艺,制作属于自己的非遗作品。同时,还深入挖掘红高粱文化内涵,开发“三十里红”“虎游纪”等300余项衍生品,推动“红高粱”文创市集成功入选山东省首批“好客山东”文旅市集,将夏庄镇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红纸对联生产基地,进一步提升了文化产业全链条价值。
夜幕降临,高密文体公园的“户外大舞台”前人山人海,大家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一位小朋友高兴的说,“今天妈妈带我来看了露天电影,这么多人一起看电影很有意思,这比闷在家里有趣多了,我体验到了爸爸妈妈小时候看电影的兴奋,我感觉很开心。”
入站代表孙炜炜针对暑假孩子缺少游玩休闲的场所,经过深入调研,提出了“建设户外舞台,丰富儿童暑假生活”的建议,得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户外大舞台”也应运而生,不仅能放电影,还定期开展健康义诊、急救知识科普、消夏晚会等活动,搭建了惠民便民服务新平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红高粱文化产业代表联络站聚焦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新期待,组织人大代表提出42件文化类建议,其中3件建议纳入重点督办建议。督促文旅部门创新文化产品服务供给新模式,举办“福到万家”文化下乡、公益电影放映、“全民展风采”文体才艺展演等系列活动。根据代表建议开展的“戏曲进乡村”文化下乡、非遗“四进”活动,分别被市政府列入2024年、2025年重点民生实事项目。
7月13日,华灯初上,红高粱影视城内人头攒动,“2025欢乐星光夜”正式拉开帷幕。银票大作战、NPC互动体验、非遗焰火等7大主题、20多个节目,带领游客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多亏了李大勇、张跃鑫等人大代表的建言,促成了‘欢乐星光夜’的举办,2024年星光夜活动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今年估计会更加火爆”,红高粱影视城项目负责人邹帅说。
“欢乐星光夜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一个有益探索,下步,我们将聚焦文化惠民,找准文艺形式与群众喜好的结合点,推动举办更多有吸引力、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效益的活动”。高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施玉梅说。(作者:王圣全、张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