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峰:“影视+文旅”推动地方文旅营销新发展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电影,作为一种极具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形式,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传播力,悄然改变着文旅产业的格局,为地方文旅推广开辟出一条全新的赛道。一部成功的电影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大量观众,其精彩的剧情、精美的画面、鲜活的人物形象以及深刻的文化内涵,不仅能给观众带来视听上的震撼和心灵上的触动,还能激发他们对电影中取景地的浓厚兴趣,进而转化为实地旅游的强烈愿望。这种从 “银幕热映” 到 “实地热游” 的神奇转变,在世界各地屡见不鲜,众多城市和景区因一部电影而声名远扬,实现了文旅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在中国,随着电影市场的日益繁荣和文旅融合战略的深入推进,“电影 + 文旅” 的发展模式正焕发出勃勃生机。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和文旅企业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机遇,积极探索如何借助电影的力量提升地方文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塑造独特的文旅品牌,推动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001-2003 年《指环王》三部曲在新西兰拍摄,影片中壮美的自然风光让全球观众向往。新西兰政府将其作为国家旅游营销核心 IP,推出 “百分百纯净新西兰” 品牌,把电影 IP 与国家旅游形象深度绑定,实现长期宣传效应。霍比特村作为重要取景地,被完整保留并开发为旅游景点,每年接待数十万人次游客。《指环王》三部曲上映后,新西兰国际游客数量大幅增长,很多游客因电影选择新西兰,使新西兰从 “遥远岛国” 成为 “中土世界” 代名词,新西兰建立了独特国际形象,长期助力旅游宣传。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风靡全球,其充满奇幻色彩的魔法世界深深吸引了无数观众。电影中的许多场景都是在英国实地取景拍摄,如牛津大学的基督教会学院、安尼克城堡、格伦芬南高架桥等。这些地方原本就是英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但在电影的带动下,其知名度和游客数量呈爆炸式增长。牛津大学基督教会学院因其与霍格沃茨魔法学校餐厅极为相似的食堂场景,成为哈迷们心中的圣地。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电影中魔法学院的神秘氛围,仿佛自己也成了一名魔法师。安尼克城堡作为电影中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外观取景地,在电影热映后,游客接待量大幅攀升。城堡不仅保留了电影中的一些场景布置,还推出了一系列与《哈利・波特》相关的体验活动,如魔法课程、魔杖制作等,让游客能够更深入地沉浸在魔法世界中。格伦芬南高架桥因电影中霍格沃茨特快列车穿越的经典画面而闻名于世,如今,许多游客专程前来,只为拍摄一列蒸汽火车穿越高架桥的壮观场景。相关数据显示,《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带动英国旅游业每年增收数亿英镑,为英国的文旅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西安以《长安十二时辰》为 IP,打造全国首个沉浸式唐风市井生活街区,定位 “全唐” 消费场景,营造可沉浸、可体验的唐文化生活空间,通过创新方式宣传西安的历史文化。2023 年街区接待游客超 200 万人次,营业收入 1.5 亿元,2022 年五一小长假全网曝光量突破 2 亿,冲上抖音全国热榜第一。带动汉服经济和夜间经济发展,增强了市民和游客对唐文化的认同感。街区通过沉浸式体验、多元化业态、数字化技术应用提升吸引力,如推出主题剧本杀,将文化体验与商业消费结合。西安计划以此为核心打造唐文化旅游集群,进一步放大宣传效应。
2010 年上映的《让子弹飞》以其精彩的剧情和独特的视觉风格受到观众的广泛喜爱。电影中的主要取景地开平碉楼,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电影热映后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融合了中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电影中,碉楼的壮观场景和激烈的枪战场面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跟着电影游中国” 活动举办后,开平碉楼借助这一平台,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知名度。当地推出了 “探秘碉楼,追寻子弹飞足迹” 主题旅游活动,游客可以参观电影中的取景碉楼,了解碉楼背后的历史故事,还能参与模拟电影场景的互动游戏。这些举措使得开平碉楼的游客数量持续增长,旅游收入也不断增加。
2017 年上映的《芳华》以其对青春岁月的细腻描绘和独特的时代背景展现,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电影中的主要取景地蒙自碧色寨,这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法式风情火车站,在电影热映后一夜成名。碧色寨火车站保存了许多法式建筑和铁路设施,充满了复古的韵味。在 “跟着电影游中国” 活动的助力下,蒙自碧色寨的文旅发展更上一层楼。当地不仅完善了旅游服务设施,还推出了 “芳华岁月,梦回碧色寨” 系列体验活动,游客可以穿上电影中的军装,在火车站拍摄复古照片,乘坐米轨小火车感受当年的岁月。此外,还举办了《芳华》主题文化展,展示电影的拍摄花絮、道具等,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电影和碧色寨的故事。这些活动使得碧色寨的游客数量不断刷新纪录,成为云南文旅的一张亮丽名片。
2021 年,电影《你好,李焕英》的热映让襄阳卫东机械厂成为网红打卡地。影片中充满年代感的厂区场景,勾起了许多观众的怀旧情怀。在 “跟着电影游中国” 活动中,襄阳卫东机械厂抓住机遇,对厂区进行了保护性开发,保留了电影中的诸多场景,如职工食堂、篮球场等。同时,推出了 “穿越到李焕英的年代” 体验活动,游客可以穿上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服装,在厂区内体验当时的生活场景,如打乒乓球、跳集体舞等。据统计,活动期间,卫东机械厂日均接待游客超过万人次,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
电影作为一种强大的传播媒介,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文旅目的地的形象传播到全球各地。一部热门电影的观众数量往往数以亿计,通过电影中对目的地独特自然景观、人文风情的精彩呈现,能够极大地提升目的地在观众心目中的知名度。“跟着电影游中国” 活动则进一步放大了这种效应,通过官方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些电影取景地。如贵州的肇兴侗寨(电影《路边野餐》取景地)等,逐渐走进大众视野,知名度得到显著提升。
电影还能够赋予目的地独特的形象和文化内涵。《少林寺》让嵩山少林寺成为中国武术文化的代表,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了中国武术的魅力,提升了嵩山少林寺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形象。
电影对文旅目的地的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一方面,电影的热映会吸引大量游客前往取景地旅游,直接增加了当地的旅游收入。如《泰囧》热映后,泰国的旅游收入大幅增长,许多中国游客因为电影而选择前往泰国旅游,带动了当地酒店、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国内,《八佰》热映后,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成为热门景点,“跟着电影游中国” 活动推出的相关旅游线路,让更多游客前往参观,带动了周边旅游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电影还能够促进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电影取景地的旅游开发往往需要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开发旅游产品、提供旅游服务等,这一系列活动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从而为当地居民创造了众多的就业岗位。
电影为文旅目的地提供了丰富的创意源泉,能够帮助目的地开发出更具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一些电影主题公园就是根据热门电影打造而成,如迪士尼乐园中的许多游乐项目和场景都取材于迪士尼经典动画电影。游客在主题公园中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电影中的世界,参与各种与电影相关的互动体验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
一些电影取景地也会根据电影情节推出特色旅游项目,如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取景地普者黑,游客可以乘坐小船游览,欣赏电影中出现的十里桃花美景,还可以参与桃花节等主题活动,深度体验电影文化与当地自然风光相结合的独特魅力。此外,各地还推出了电影主题的研学旅游产品,让学生在旅游过程中了解电影制作、感受地方文化,丰富了学生的课外实践体验。
电影在传播文旅目的地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电影的镜头,目的地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历史故事等能够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促进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例如,《百鸟朝凤》这部电影让更多人了解到了中国传统唢呐艺术的魅力,引发了社会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关注。
电影还能够促进不同地区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国际电影市场的繁荣使得各国电影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色,增进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游客在游览《刘三姐》取景地广西桂林时,会感受到壮族文化的特色;在游览《红高粱》取景地山东高密时,会了解到当地的民俗文化,从而实现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
地方政府和文旅企业应深入挖掘电影取景地的特色资源,结合电影中的元素和情节,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品牌。例如,芙蓉镇因电影《芙蓉镇》而闻名,当地政府将芙蓉镇打造成了以电影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小镇,在小镇中保留了电影中的场景和建筑,如胡玉音的米豆腐摊等,还举办了与电影相关的文化活动,如电影主题音乐节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电影中的生活场景,感受电影文化与当地民俗文化的融合魅力。同时,要加强对电影取景地旅游品牌的宣传推广,利用社交媒体、旅游展会、影视节等平台,广泛宣传取景地的旅游特色和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根据电影内容,开发多样化的电影主题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可以推出电影主题的旅游线路,将电影中的多个取景地串联起来,让游客沿着电影的足迹进行深度游览。例如,《哈利・波特》主题旅游线路就将英国的多个与电影相关的取景地连接在一起,游客可以在不同的景点体验到电影中的魔法世界。开发电影主题的住宿产品,如电影主题酒店、民宿等,让游客在住宿过程中也能沉浸在电影氛围中。一些酒店会将房间布置成电影中的场景,提供与电影相关的特色服务,如提供魔法袍、魔杖等道具供游客拍照使用。还可以开发电影主题的餐饮产品、文创产品等,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增加旅游消费。
地方政府和文旅企业应积极主动地与电影制作方建立合作关系,争取更多电影在当地取景拍摄。可以为电影制作方提供拍摄场地、设备支持、政策优惠等,降低电影制作成本,提高当地对电影制作方的吸引力。在电影拍摄过程中,要积极参与电影的宣传推广,与电影制作方共同策划与电影相关的文旅活动,如电影首映礼、明星见面会等,借助电影的热度和明星的影响力,提升当地文旅的知名度。例如,某旅游景区与一部电影制作方合作,在景区内举办电影首映礼,邀请了电影主创人员出席,吸引了大量媒体和粉丝的关注,极大地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新媒体平台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等优势,是宣传推广文旅的重要渠道。可以利用短视频平台制作与电影和文旅目的地相关的短视频,通过精彩的画面、有趣的情节和生动的解说,吸引用户的关注和点赞,激发他们前往旅游的兴趣。例如,一些旅游博主会制作前往电影取景地打卡的短视频,分享自己的旅游体验,这些短视频往往能够获得大量的播放量和转发量,有效地宣传了旅游目的地。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开展互动活动,如举办电影主题摄影比赛、旅游攻略征集等,吸引用户参与,提高用户对文旅目的地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还可以利用直播平台进行直播,实时展示电影取景地的美景和特色活动,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旅游目的地的魅力。
电影与文旅的深度融合,正为地方文旅推广开创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从国外的罗马、英国到国内的庐山等众多案例清晰地表明,电影具备强大的能力,能够迅速提升文旅目的地的知名度,有力地带动旅游经济增长,极大地丰富旅游产品和游客体验,有效地促进文化传承与交流。
在当下,地方政府和文旅企业应当紧紧抓住 “电影 + 文旅” 这一发展新赛道,充分借鉴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策略。通过精心打造电影取景地旅游品牌,深度开发多样化的电影主题旅游产品,积极加强与电影制作方的全方位合作,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推广,实现电影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唯有如此,各地才能在激烈的文旅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塑造独特且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文旅品牌,树立崭新的文旅形象,打造极具影响力的文旅新 IP,推动地方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让电影的光影魅力在文旅发展的道路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